close

 文╱王溢嘉

人面獅~2 [640x480].JPG  

 

  十七、八歲時,他每個禮拜有兩次專程從開羅前往吉薩,坐在金色的沙丘上,忘情地凝視著前方的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,久久不忍離去……。 

  

  一八九八年,一個十四歲的阿拉伯少年,隻身從美國搭船前往黎巴嫩。兩年前,他和母親及兄妹移民到波士頓,住在唐人街,接受美式教育;在發現自己對文學、繪畫的喜愛與天份後,他決定重返自己血緣、歷史與文化的原鄉,再度面對讓他愛恨糾纏的阿拉伯世界。

 

  他的心情相當複雜,因為他的出生地──黎巴嫩的濱海村落,曾孕育了多種文明,出現過無數先知,而衝突與戰爭也從未間斷;他雖然是阿拉伯人,但家裡信奉的卻是基督教;雖然熱愛阿拉伯文化,但卻對當前統治者的蠻橫感到悲憤。在回到故鄉的頭幾年,他一面學習,一面寫文章對各種政治、宗教、文化問題發表看法,提出針貶。

 

  十七、八歲,當他逗留於埃及時,每個禮拜有兩次專程從開羅前往吉薩,坐在金色的沙丘上,長時間忘情地凝視著前方的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,久久不忍離去。在日後的書信(文章)裡,他說:「那時候,我是個十八歲青年,在藝術現象面前,有著一顆如同小草在颶風面前般顫抖的心。那個人面獅身像對我微笑著,讓我心中充滿甜蜜的惆悵和欣悅的淒楚。」

 

  他就是後來寫出《先知》、《沙與沫》、還有無數動人詩篇的卡里‧紀伯倫。西方文評家說他的作品就像是「東方吹來,橫掃西方的風暴」,具有強烈而讓人著迷的神祕主義色彩與東方意識。這除了他的先天氣質、成長背景外,與他的凝視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更有著奇妙的關係。也許可以這樣說:他的詩人氣質使他喜歡凝視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,而長時間的凝視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,又強化了他作品中的神秘與宗教氣息。

 

  所謂「自我追尋」,經常是你的靈魂透過眼睛這個窗口去尋找與它契合的對象,然後在長時間而忘情的凝視中,你聽到一種召喚,受到某種啟迪,看到一個許諾,於是你發現、你相信那就是你想要追尋的東西。

 

  荷蘭畫家梵谷說:「凝視星星,讓我作夢。」如果你想發現你的自我,找到你的夢想,那就要去尋找一個能讓你心嚮往之,可以忘情凝視的對象。

 

本文收錄於《青春第二課》一書中

 

《青春第二課》更多資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ldgoose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