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文╱王溢嘉

 

  人生活在各種定義、各種分類、各種秩序之中。但只有創新者知道,所有的定義、所有的分類、所有的秩序,都等待被觸犯、被打破。

 

  英國知名的劇作家蕭伯納學養宏富,幽默風趣,有一次接受採訪,記者在最後問他一個老掉牙的問題:「請問影響您最深遠的一本書是什麼?」蕭伯納面露謎樣的笑容,回答說:「銀行存款簿。」

 

  也許這只是在開記者的玩笑,但卻是一個很有創意的答案。如果你懷疑:「銀行存款簿怎麼能算書?」那請問你什麼叫做「書」?是「啟迪或愉悅心智的圖文資訊」嗎?那圖文並茂的電腦磁片或光碟算不算「書」?是「有相當頁數的印刷品」嗎?那銀行存款簿為什麼就不是書……?只要你廣為蒐羅,認真去推敲,你就會發現我們關於書的每個定義都是捉襟見肘,有很多漏洞的。

 

  人類的思考有一個特性,就是喜歡將東西分門別類,加以指名(譬如這是書,那是椅子),並納入井然的秩序中。它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快速、不假思索地從事篩選,進入情況。但缺點是所有的分類都難免流於僵硬,而使我們平白喪失以新奇、有創意的方式去思考的機會。蕭伯納所回答的「銀行存款簿」,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關於「書」的類別概念,但也開啟了另一種思維。如果能把「銀行存款簿」做成或當成一般的「書」來翻閱,把學校的「教科書」看做未來的「銀行存款簿」來研讀,想必都能有一番新的體驗和滋味。

 

 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蘭格曾經做過一系列實驗,顯示如果能對僵硬的分類表示懷疑,將有助於開啟創意之門。譬如其中有一個實驗,蘭格給甲乙兩組學生(每組十人)每人一個橡膠製品,用不確定的口氣對甲組學生說:「這可能是給狗啃咬的玩具」;而對乙組學生則是以肯定的口氣說:「這是給狗啃咬的玩具」。在實驗中途,蘭格故意寫錯了東西,而必須將它擦掉,但手邊卻沒有橡皮擦。這時,甲組學生中有四個人說他們手上的的東西可以做橡皮擦,但乙組學生中想到這個點子的卻只有一人。

 

  橡皮擦也是用橡膠作的,學生手上的橡膠玩具也有橡皮擦的功能,但僵硬的「狗玩具」定義和分類概念卻阻礙了它的潛在功能。這種分類概念越明確,對創意思維的阻礙就越大。一個實際的例子是:現在非常普遍、而且對傳統手錶產生銷售威脅的石英錶,其實最先是由瑞士的鐘錶公司發明的,但因為他們拘泥於傳統的鐘錶定義,認為要由精細的、能轉動的、相互牽連的部分組成的機器才叫做「錶」,石英錶不是「錶」,所以他們不願意生產這種東西,結果將大好機會拱手讓人。

 

  關於書的分類,另有一個笑話說:有一名年輕男子走進一家分類妥善的書店,瞄了櫃臺後的中年婦女一眼,問說:「請問有沒有賣男人如何控制女人的書?」中年婦女也瞄了他一眼,說:「當然有。」年輕男子又問:「放在哪裡?」中年女店員回答:「在左邊牆角,標明﹃幻想小說﹄的那個櫃子有一堆。」

 

  「男人如何控制女人」的書,習慣被歸在「實用心理學」或「兩性關係」的類別,把它歸在「幻想小說」類別顯然是一種錯置,但這種錯置卻不僅讓人莞爾而笑,而且產生一種新的可能性思考:所謂「男人如何控制女人」也許真的只是一種「幻想」吧?

 

  想要看出新的可能性,對問題進行有創意的新思考,你就必須先打破對事物僵硬的定義和分類模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ldgoose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